文化為媒,兩岸聯誼 | 臺灣交流團走進泉州

來源: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日期:11/04/23 作者: 人氣:4

10月28日-30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支持舉辦,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情系福建 茗香兩岸——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走進泉州,臺灣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臺南藝術大學前校長黃碧端等60多位臺灣文化、旅游、傳媒、教育等業界專家學者參加。

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后,在泉州舉辦的首場大規模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旨在厚植兩岸同胞感情,共同傳承兩岸文化根脈,促進兩岸文旅交流合作。

28日,臺灣交流團走進魏蔭名茶園,探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的帶領下,大家了解了安溪鐵觀音的歷史文化、制作技藝等,還通過品茗聞香,感受安溪鐵觀音的獨特韻味。

29日,臺灣交流團走進藤鐵工藝博覽館,了解安溪藤鐵工藝發展歷史。在欣賞到一件件精致的藤鐵工藝品時,大家感嘆不已,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聽完介紹,交流團成員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制作藤編花籃,沉浸式體驗藤編技藝的魅力。

同日,臺灣交流團還走進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體驗安溪民間斗茶活動,共品安溪鐵觀音好茶,全方位了解安溪茶文化。揭蓋聞香、分辨湯色、舀湯品嘗……斗茶過程中,交流團成員們在制茶大師的講解下,辨別安溪鐵觀音茶葉品質。別具一格的斗茶體驗,讓交流團成員們對安溪鐵觀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豎起大拇指,為安溪鐵觀音點贊!

29日下午,臺灣交流團乘車前往泉州古城,游覽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泉州西街,穿梭于保留大量歷史原貌、見證泉州繁榮歷史的建筑古街區;參觀宋元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開元寺,置身其中感受古城包容共生的文化特質、豐厚的歷史積淀和革故鼎新的滄桑巨變。

30日上午,臺灣交流團來到世遺點洛陽橋。鄉愁詩人余光中曾回到故鄉,用1060步走完了洛陽橋,為這座千年古橋寫下詩篇《洛陽橋》。如今,交流團成員們也踏上了這座“海內第一橋”,感受世界遺產的風貌,大家紛紛與古橋合影留念。

隨后,臺灣交流團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走進“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的珍貴歷史,再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的歷史場景。交流團成員們認真聆聽館內講解,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宋元時期泉州的繁榮景象。

泉州是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大陸臺商投資活躍、臺資企業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頻繁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在泉臺文化交流的帶動下,兩地往來更加密切,泉州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聚焦民俗文化、傳統節慶、體育賽事等主題,積極打造一系列泉臺文化交流活動,每年都有許多臺胞來泉尋根謁祖、投資興業、觀光考察,不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关键词}